企业命名宝典(2)
时间:2013-03-13 14:05来源: 作者: 点击:
次
商号虽只是几个汉字的组合,但表现的绝不仅仅是几个汉字所固有的含义。作为企业识别,它保存着企业资信及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等信息。这就使其成为商誉的载体而具财产价值,同时,就某个商号而言,它还反映着该企业
商号虽只是几个汉字的组合,但表现的绝不仅仅是几个汉字所固有的含义。作为企业识别,它保存着企业资信及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等信息。这就使其成为商誉的载体而具财产价值,同时,就某个商号而言,它还反映着该企业的文化品位,沉淀着特定时代,特定地域,特定群体的文化心态及其商业追求,具有潜在的文化价值。显而易见,一个着名商号确是一份十分重要的无形资产。然而中国许多企业,因为至今仍忽视亮出自己的商号,在市场竞争的叱风云中,留下了诸多遗憾。众多中国货在国外被沦为廉价品代名词的严酷现实,有不少就是商号不响商誉不高酿成的苦果。
在国外,商号早已成为巨大的无形资产。"万宝路"的商誉已高达440亿美元,相当於其年营业额的两倍。家喻户晓的"可口可乐",其商誉已值334亿美元。早在1967年,可口可乐公司就宣称,即使公司一夜之间化为灰烬,照样可以起死回生,因为凭商誉,立即就有大银行找上门来贷款,这就是着名商号所独有的魅力。而企业命名在国外成为一个产业,足显国外对企业命名之重视。1995年企业命名、在美国业务已达2.5亿美元。依托命名业发展,国外已形成众多的着名机构,如英国的Znterbrand(国际品牌集团)和Novamance(新标志公司),美国Namestormers(命名风暴公司)、Landor(兰多)、Lexicon(词霸命名公司)和Namelab(命名实验室)。
中国企业界商号意识的失落,是长期以来单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缺憾,企业被看作是政府部门的附属物,名称中通常只冠以省、市县名来显示其性质或级别;有时在同一地区遇有数家同类企业时,则干脆用序列号加以区别,如第三棉纺织厂、无线电组件十一厂等;而企业名称中唯独缺少属於自己的名字----商号。值得欣慰的是,中国现在企业界正在醒悟,不少企业已经拥有了属於自己的商号。
现在国内不少企业出现更名热,也是中国企业由内向型向外向型发展发生质变的一个信号。也就是说,这是摆脱在发展初期命名中的汉语地域局限或其他疏忽、与国际商业惯例和其他国家的文化习惯对接的需要。出口商品面对的是陌生文化背景下的消费者,如何避免误读名称引起的购买心理障碍,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,是企业经营者再也不可掉以轻心的大问题。创业之初决策者在命名上的随意性与偏爱,在封闭条件下往往看不出来,一旦企业发展到要面对全球市场的时候,就看出了当时文化视野的狭小,明白了名称是企业文化的深层问题。
所以企业名称作为企业整体的化身,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掂出了份量。如何培育企业自己的商号,中国企业界正进行着艰苦卓绝而卓有成效的探索。 >>
(责任编辑:admin) |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